过去无论北上广深还是三四线,购房者基本能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成果,实现房产保值增值。但目前中国楼市已经进入下半场,大城市与小城市、主城区与郊区之间房价已经出现严重分化。在深圳关内单价破十万元之时,花五万块便可在鹤岗购置一套大房子。房子虽然都是由钢筋水泥建成,但其所处地段却是不尽相同。早已跑到英国的李嘉诚曾说过,地段地段还是地段,可见地段对于一个房子的重要性。
今天来谈谈三四线楼市的一个现象。尽管三四线城市人口不足、资源不多、就业机会少,但政府却很喜欢开发新区。新区往往套上金融城、产业城等高大上的噱头,表面上看好像要发展高端产业、服务业,实际上往往是开发房地产。政府大笔一挥,挂地拍卖,收取客观的土地出让金。国内知名土地开发商拼命吆喝,向潜在客户谋划远期美好生活蓝图。不明真相吃瓜群众往往容易上头,冲动买房。
三四线之所以会成为三四线,往往是因为经济体量小,无法形成规模的产业链、商业圈,教育、医疗等资源本身有限。新区一般离主城区有一定距离,主城区往往比较难以辐射到新区。新区只能自我造血,自己配套医院、学校、商业体等。但配套建设需要时间,少则三五年,多则十年,甚至永远都不可能完成。
刚需一族是不适合住新区的。入住后会发现,即使买包盐,都要开车到几公里外。投资一族也不适合买新区。新区本来人气就少,房子买来后会发现难以出租,房子只能闲置,坐等虚无缥缈的涨价可能。在主城区买房的投资客,房子换几波,钱赚几波了,新区房子还是没法出手。这就是流动性的作用,主城区居住需求旺盛,房子容易转手,房价才有意义。而新区房价只是购买价,要转手基本不可能。
与其说是新区,不如说是郊区!三四线城市发展规划混乱,东打一耙西打一耙,主城区还要三旧改造,根本就难以看到发展方向。到处都发展,到头来就是到处都发展不起来,新区往往是在一片不毛之地上开始开发,远景美丽,但现实残酷,论人气称之为郊区一点不为过。